然而,神腦國際不但能夠持盈保泰,甚至還逆勢成長。2001年營收為125.37億元,稅前獲利高達5.7億元。 拜新產品(如無線區域網路產品)挹注之賜,神腦國際2003年將更上一層樓,預估總營收將可成長至153億元,稅前獲利目標為10.15億元。 為了打這漂亮的一仗,神腦國際也開始備草儲糧,大舉招兵買馬。
新產品線求才若渴 因為作風低調,外界對神腦國際已有刻板印象,認為神腦國際不過是個手機代理維修商,哪有什麼技術核心? 事實上,在微波通訊管制嚴格的年代,神腦國際是臺灣最早接觸RF(射頻)技術的少數幾家廠商之一。 也曾考慮過是否要投入手機製造行列,不過經過評估還是放棄。 邱璨璸解釋,手機是寡占市場,若要打品牌,勢必得和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大廠正面交鋒,勝算不大。若要走手機ODM,神腦國際的資本額不夠大,加以手機代工毛利甚低,因此還是決定按兵不動,專心代理。 不做手機,並不代表神腦國際不碰生產和品牌,寬頻通訊事業群即是以研發製造為主軸,產品線豐富,包括當紅的無線區域網路產品、ADSL產品與明日之星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重心將放在代工。 神腦國際副總經理暨信息商品事業群營運總經理洪一峰表示,神腦國際並不想做Me Too(相仿)的東西,所謂代工也不是壓低毛利一味衝量,而是打利潤優渥的利基市場。要把每一個產品照顧好,研發陣容至少要有200人。
有技術,也要懂業務 雖然徵才類項多是工程師,但神腦國際要培養的不是那種關在實驗室裡閉門造車的科學怪人,而是兼具技術與談判實力的全方位人才。 洪一峰解釋,神腦國際的主要業務是通訊產品代理,此外並積極拓展自有品牌,工程師不但要有技術,更要懂得業務,神腦國際把每一位工程師當做未來的PM(product manager,產品經理)認真培養。 「所謂『做業務』可不是抽煙、喝酒、打哈哈,」邱璨璸表示,「而是懂得做產品管理。」 過去邱璨璸曾擔任過摩托羅拉行動電話通訊部台灣區總經理,因此神腦國際的公司文化也相當美式,一方面強調獨立、彈性,二方面則高度績效導向(performance oriented)。 邱璨璸表示,神腦國際的要求嚴格,一些抱持「大樹底下好遮蔭」心態、混水摸魚的人,恐怕無法適應神腦國際的節奏,但對於表現突出的秀異分子,也絕對不吝於回饋。 標準高,但絕非不教而殺。神腦國際有一整套完整的教育訓練,有把握能把初出茅廬的技術人,打造成衝鋒陷陣、長袖善舞的業務尖兵。
提供上等學習搖籃 邱璨璸除了擔任神腦國際操盤舵手,也在大學兼課,談起時下的年輕人,他老實不客氣地說,「求學期間,認真用功的學生不會超過5%,這5%裡面,又有兩、三成念對科系,真正合適的人才只有1%。」 企業主英雄所見略同,大家都想搶這1%的珍貴人才,和一些資本額大、招牌響亮的大企業比起來,神腦國際究竟有何獨到魅力? 除了優厚的分紅制度,學習環境是神腦國際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在人才培育上,神腦國際相當大方。大多數科技公司的研發成本都在總營收10%以下,而神腦國際卻砸下15%營收用在研發、教育。 邱璨璸以摩托羅拉為例,摩托羅拉每個員工平均一年的上課時數是40小時,而神腦國際卻增加了兩倍有餘,每位員工平均一年上課時數超過100小時,甚至連週末也有可能安排課程。 上課內容橫跨各個領域,除了技術研發,還包括會計、管理、品牌行銷等。邱璨璸笑說,「若不是在神腦,想學另一個領域的知識,恐怕得換另一家公司。」 為了加強員工技術,並具備國際眼光,神腦國際也經常要求員工遠赴海外取經。 以國內奇缺的DSP(數位訊號處理)人才為例,神腦國際為了培養這類人才,神腦國際不惜花大錢送員工到西雅圖進修。 此外,神腦國際也和許多一線大廠結為共同設計(join design)伙伴,員工有機會到Atheros、IDT等知名廠商的實驗室,與一流人才切磋研究。 「為了訓練好的PM(產品經理),我們會逼你快速學習!」邱璨璸也不拐彎抹角,他直承自己治軍甚嚴,想成為神腦國際的員工,必須有點抗壓性才行,「我們會不斷試探這個員工的底限在哪裡,激發他的潛力。」
來者不怕,怕者不來 雖然聽起來有點像是魔鬼訓練營,但也只有這種扎實密集的訓練能在短時間內培育出可用之兵。 邱璨璸不怕這樣會嚇跑應徵者,他的用人哲學是「來者不怕,怕者不來」,他相信真金不怕火煉,神腦國際要的人正是那種有膽識、有企圖、眼光長遠的人。 他以一句簡潔有力的台語說明他對神腦人的期待,「一定要『耐操、有擋、拚第一』!」 正因為神腦國際是個上好的人才搖籃,「以前很多人是抱著『受訓』的心理來的,」洪一峰既自豪,又有些感嘆,「訓練人才對神腦來說駕輕就熟,但要如何把人才留住卻是一門學問。」 他表示,以前有不少人是衝著神腦國際的學習環境來的,以當時神腦國際尚未上市,就短期的實質回饋來說,跟其他上市公司相比顯得較為吃虧,其中有些人習得一身絕藝以後,就會改換跑道。 即便如此,神腦國際仍相當堅持人才培育的理念。邱璨璸深信,若要打下鐵桶江山,最根本的因素還是在「人」。 2001年5月神腦國際股票掛牌上市,獲利蒸蒸日上,研發人員薪資福利也凌駕竹科平均水準之上,使得抱著「過水」心態來的人大大減少,甚至有不少離開神腦國際的人想回來。對於人才,神腦國際一向抱持海納百川的態度,並不以「叛將」眼光看待,若是這人才仍然適用,神腦國際仍廣開歡迎之門。 邱璨璸表示,人才培育是向下扎根的動作,因此在尋覓人才時,寧可細心琢磨,不願亂槍打鳥,「但只要進了神腦國際的大門,我們就有辦法把你訓練成千里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