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藍浩益
「使未來的電腦能夠看、聽、學,能用自然語言與人類進行交流。」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網站上,寫著這樣的使命。1998年11月5日,微軟公司在北京設立微軟中國研究院,並於2001年11月1日正式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這一個基礎研究機構的發展,對於近期競相成立研發中心的台灣科技業者,具有極高的借鏡價值。 國內科技公司積極成立及發展也刻畫出微軟對於基礎研究的積極投入。 在亞太科技人才發展論壇中,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沈向洋以「軟體公司的技術人才戰略」為題,分享微軟公司如何透過全球三所研究院,培育軟體人才,並且準備「賺後天的錢」。
吸引世界各地頂級人才 沈向洋指出,微軟的基礎研究體系,是由比爾蓋茲親自擔任主席,其下由Rick Rashid擔任資深副總裁,統籌分別位於美國、歐洲以及亞洲的三所研究院。其中微軟亞洲研究院設於中國北京,目的就是為了接近龐大的中國市場。 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人才呈現多元化的面貌,除了120位中國當地出身的頂級人才,也吸引了50位來自世界各國的著名研究員。同時,微軟亞洲研究院更透過博士後工作站、訪問學生、微軟獎學金,以及與大學合作設立聯合實驗室等計畫,培養了超過1,500位具有潛力的學生。此外,微軟亞洲研究院也與中國教育部合作,推出「長城計畫」,在培育人才方面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微軟亞洲研究院同時也與香港科技大學,以及與台灣的台大、交大、清大等學府合作設立「.NET」研究中心,建立長期合作關係。與東京大學、韓國KAIST、以及韓國國立大學也進行密切的人才培育計畫,並透過夏令營等方式,推出短期的人才訓練活動......
|